从五个“三”,看江苏省委书记勾画的这张“施工图”

2023-11-14


前不久,央视《对话》栏目落地江苏,就“打开江苏制造的密码”这一主题专访江苏省委书记信长星。大家知道,“江苏制造”享誉全球,制造业规模全国第一,约占全国1/8强、全球4%。而就在人们惊叹于这个骄人的数字,试图打开“江苏制造”的“密码”时,工业大省、制造大省江苏,已然“再出发”。

今天下午,江苏省委、省政府召开了一个全省性的重要会议——新型工业化推进会议。在场旁听的笔者注意到,省委书记信长星在开场时的一番话引起所有与会者共鸣。信长星指出,江苏制造业基础好、家底实,但是我们要深刻认识到,距离总书记对江苏提出的建设制造强省、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等要求还有很大差距。“看到成绩,更坚定信心;同时也看到差距,可以走得更远、发展得更好。今天的会议不仅是表彰会,更是一个推进会”,信长星说,“江苏有责任有条件为全国新型工业化探索新路、积累经验、提供支撑。”

随后,信长星讲话中提出了五个“三”,笔者认为,可以说是勾画了新征程上江苏新型工业化“走在前、做示范”的“施工图”。

统筹推进“三大任务”——传统产业焕新、新兴产业壮大、未来产业培育

信长星说,传统产业焕新,就是做好“断舍离”文章,“断”粗放式发展模式,“舍”低端落后产能,“离”以高能耗高物耗和低价格竞争为主的老路,加快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、向价值链高端迈进、向技术工艺高峰攀登。

新兴产业壮大,就是要聚焦生物医药、智能电网、智能制造装备、新能源汽车以及车联网、云计算、大数据等产业,加快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。

未来产业培育,就是瞄准未来网络通信、生成式人工智能、生物技术、量子科技、新型储能、元宇宙等科技最前沿,积极发展新产业新赛道,厚植未来发展新优势。

信长星特别强调,强链补链延链不是单一产业的上下游整合,一条产业链即使再完整也无法支撑起稳定安全的产业生态,必须进一步强化产业集群思维。由此,笔者理解,江苏打造“1650”产业体系以1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统领50条重点产业链,就是这一思维的体现。

积极实施“三大行动”——智能化改造、数字化转型、网络化联接

信长星说,“智改”和“数转”聚焦硬件智能化改造和软件集成化应用的叠加,通过组织更新、流程再造和数字化导入,全面提升企业在设计、生产、管理和服务等方面的智能化水平;“网联”则重在依托工业互联网实现产业链上下游企业、制造业企业与数字服务企业的高效联接,打破信息孤岛,整合数据生产、存储、交互、分析和应用,带动技术、资金、人才、物资等优化配置。下一步,要更加注重以“网联”放大“智改数转”效应,全方位打造数实融合强省。

笔者注意到,江苏“智改数转”行动实施2年来,已经成为一个深受欢迎的品牌行动,并且为全国面上提供了江苏方案。这次会议上,江苏把两大行动拓展为三大行动,可以说是江苏拥抱数字经济的升级版。

梯度培育“三类主体”——链主企业、专精特新企业、中小微企业

信长星说,推进新型工业化,最终要落到具体工业企业的生产发展上。他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——产业链供应链就像一条河,企业尤其是关键节点上的企业就是河道上的“闸门”,既可以保证河流畅通,也能调节水流,决定产业链供应链形态。

他强调了三个“更”,更大力度培育链主企业,更高水平培育专精特新企业,更有效率培育中小微企业。要把着力点更多聚焦到各类企业发展壮大上来,以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、协同发展,支撑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整体提升。

信长星还说,面对新的时代要求和环境形势变化,广大企业都要主动求变,敢为人先、勇立潮头,特别是要视质量为生命、把品牌当灵魂,力求形成更多国内知名、国际有一定影响力的“江苏制造”高端品牌。

厚植“三大动力”——创新、改革、开放

信长星说,江苏工业“大而不全”“全而不优”的问题依然存在,我们要更大力度推进科技创新、更深层次深化改革、更高水平扩大开放。

科技创新重在增强工业跃升动力,要谨记“无科技、不工业”,在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的基础上,加快构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体系、产学研用对接融合体系、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体系等。

深化改革重在完善工业治理体系,要积极融入和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,加快新型要素市场培育,优化市场监管方式,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。

扩大开放重在拓展工业发展空间,既苦练“内功”, 又勤修“外功”,高质量实施“走出去”战略,加大外资招引和服务力度,更加务实有效地汇聚和用好全球高端创新要素。

建强“三支队伍”——企业家、科研人才、产业工人

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,人才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第一资源。信长星说,江苏工业发展到今天,靠的就是有一大批筚路蓝缕、锐意进取的企业家、科研人员、产业工人;面向未来,我们更要依靠这三支队伍的创新创造。

信长星说,江苏的企业家历来有情怀、有品格、有视野、有格局,要理解企业家、尊重企业家、爱护企业家、支持企业家。江苏入选国家级人才数量占到全国10%,这是江苏产业发展的宝贵资源。我们鼓励人才向实体经济扎根,把我省产业基础厚实、科教资源丰富的“势能”转化为推动新型工业化的强大“动能”。要弘扬工匠精神,加快培育高素质产业工人,让产业工人成为人人羡慕的职业。

笔者注意到,这“三支队伍”正是信长星在央视《对话》中给出江苏制造的“密码”。信长星在节目中说,“都是摆在明处的东西”“我们党委政府要做的,是把他们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”。

两个多小时的会议,除主会场外,还以视频方式开到全省13个设区市。会后,大家深感“干货满满”。

从江苏省委十四届四次全会把“聚焦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”作为10项具有牵引性的重点工作之一,到着力打造“1650”产业体系,到出台《关于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的实施方案》,加快推进省产业创新中心和新一批省工程研究中心建设,江苏正在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各项工作上密集部署、持续发力,打出一套“组合拳”。省委书记信长星在多次调研中和多个会议上,也对此反复强调,并在两天前,还就“加快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,大力推进制造强省建设”这一政协重点提案,专程在企业一线领衔督办。

相信在这张具体实在、操作性强的“施工图”指导下,江苏一定能不断创造新型工业化发展、制造强省建设的新业绩,展现江苏的新担当。